華師一附初中部環境文化設計
中學校園文化建設
小學校園文化建設
案例出處:展藝文化
主創設計:小展
關鍵詞:
閱讀量:
發表時間:2021-04-15
導讀
武漢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學坐落于武漢東部地區產業支撐新節點、武漢中國光谷重要功能區—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新城。學校于2017年9月建成開學,2018年9月份獨立辦學,學校設置規模為24個教學班,現有18個教學班,學生920名,教職員工57名,其中特級教師1人、區“三十年功勛教師…
光谷29小學簡介:
——
武漢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學坐落于武漢東部地區產業支撐新節點、武漢·中國光谷重要功能區—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新城。學校于2017年9月建成開學,2018年9月份獨立辦學,學校設置規模為24個教學班,現有18個教學班,學生920名,教職員工57名,其中特級教師1人、區“三十年功勛教師”1人、區“百優教師”1人、區“教壇新秀”1人。
學校建有教學樓、行政樓、標準化塑膠跑道、地下車庫,建有容納300人的報告廳一間,配備錄播室、形體室、音美教室、科學實驗室等現代化的功能室。
學校以課程作為撬動教育改革的支點,注重教師的課程開發和建設能力。以巴烏為特色,推進惠及全體學生的巴烏特色學校創建,鼓勵教師自主開發豐富多彩的課程。目前,巴烏、舞蹈、合唱、剪紙、書法、英語、電腦繪畫、素描、陶藝、足球、跆拳道等多種課程正蓬勃發展。選課上,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,點燃學生的興趣,發展學生的特長,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,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,著力推進新素質教育。
學校把立德樹人當做根本任務,以“教育就是培養習慣”為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,將學生人格塑造、品行培育、習慣養成等在日常教育細節中分層有序落實,唱響《好習慣之歌》,踐行“校內校外十個好習慣”,將好習慣延伸到家庭、社區、社會。堅持活動育人,以體驗式活動和主題活動為抓手,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。注重傳統文化熏陶,編制中華文化校本課程《古詩考級手冊》,讓國學經典浸潤學生童年。
>>上一篇:沒有了
>>下一篇:光谷第八小學
你感興趣的文章